最近,一月份连续工作,耳聋打破了朋友圈。 原因是一名30岁的IT人员发现他的耳朵突然耳聋,连续工作一个月后听不到任何声音。 医生说,由于工作压力过大,该男子突然出现耳聋。 事实证明,连续工作一个月的耳聋确实有事情要做,所以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 我们来看看小编的介绍吧。
连续工作一月失聪的原因是什么?
突发性耳聋又被称之为特发性突聋或暴聋,意思是患者听觉原本是正常的,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听不到声音,刚开始时可能只会感觉到耳鸣出现"嗡嗡"声,或者是出现耳闷胀感以及感觉到声音遥远,部分病患开始时并不会在意,直到接听电话,必须换另一只耳朵才能听到别人说话,才猛然发觉到事态已经严重了,因为一个耳朵已经听不见了,这就是突发性耳聋。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国每5000人中就有一个人会发生突发性聋。突发性聋的发病原因和病理至今还不是很清楚,但可能引起发病的原因却很多。专家表示在临床发现患突发性耳聋的患者都喜欢熬夜、工作压力大、长期疲劳、睡眠不足。如果人长期处于压力过大和身心过度疲劳状态,会严重阻碍内耳血液的供应,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如气温骤变、病毒感染等)则容易导致失聪。
连续工作一月失聪?怎么预防
烟酒也损伤听力
耳病专家还提醒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耳疾。烟中的尼古丁,以及慢性酒精中毒,可能会直接损害听细胞及听觉神经中枢。烟酒均可诱发脑血管的舒、缩紊乱,从而造成耳内的供血不足、诱发听力下降。
耳机最好用头戴式
专家表示,保护耳朵不意味着不听音乐。经常戴耳机听音乐的人应掌握 "60-60"原则,这也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保护听力方法。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此外耳机最好选头戴式的,它比耳塞式耳机对听力的损伤要小。
每天用耳机别超1小时
世界卫生组织警告用智能手机以及音响设备听音乐时最好每天不要超过一小时,且音量要控制好、不能太大,否则的话可能会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世界卫生组织说全球11亿年轻人面对听力受损的危险,有将近一半的青少年听音乐时音量过高;还有4成青少年在夜总会、酒吧和体育场所听到的音乐也音量过高。而数据数据显示中高收入国家12岁到35岁的群体中,几乎有一半在 "不安全的音量"下听音乐。